臺北不大,但街頭穿行的出租車委實不少,據說登記在冊的就有3.5萬輛,還不包括外地來的“黑車”。在和這些中下層市民的接觸當中,筆者得以走近臺灣社會的原生態,了解到他們的故事、情感和聲音。 望鄉:海峽對岸是我家 “你們是大陸來的吧?”一日筆者剛坐上出租車就被臺北的“的哥”聽出發音上的差別。 “我的老家也在大陸,在北京!”簡樸的言語中透出融融的熱情和真誠,拉近著我們的距離。這位操著閩南語口音的臺北“的哥”說,他的父親是1949年到臺灣的老兵,而他是在眷村(過去臺軍人家屬聚居的地方)長大的。 知道筆者也來自北京,“的哥”還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了我們,說是歡迎“老鄉”們到他家看看。這名叫蘇保平的中年人說,雖然他父親和他都希望回家鄉看一看,可是家里沒有錢始終無法一償宿愿。 蘇先生是赴臺的第二代,我們遇上的另一位劉姓“的哥”祖籍福建泉州,赴臺已經好幾代了。他告訴筆者,家族當年因送茶神赴臺的故事至今依然代代相傳。聽著這位“的哥”滔滔不絕地講述那散落民間不知多少歲月的美麗傳說,讓我們著實地感覺到他內心那份質樸的鄉情。 對于島內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搞省籍、族群矛盾,同樣是赴臺多代的陳姓“的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什么本省人、外省人的,根本就是一些人為了選舉和私利亂搞出來的。現在臺灣到處拜的神——關公、媽祖,是哪兒的人?什么本省、外省,民眾根本不分。”最后,他憤憤然地說,其實老百姓心里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就是有些人故意在制造社會的不安和動蕩。 無奈:生意難做,生活難過 “小姐,看你的日子很舒心吧?”一上車,筆者就被問得有點摸不著頭腦。 “難道你不舒心?”看來這位“的哥”心情不太好,我們就反問了一句。原來,這位“的哥”家住臺北縣,有3個孩子,妻子無業,全家的生活擔子都落在他一人身上。 “好歹你還有份工作,不是有許多人還失業著嗎?”筆者安慰道。他又不禁長吁短嘆:失業人數增多,搶出租車飯碗的人也增加,而乘客又越來越少。更無奈的是,臺南甚至高雄的出租車司機也紛紛“違規”北上,搶食已經不大的“餅”……言談中流露出多少無奈,多少不滿。據了解,實際情況確實如他所說。最新數據顯示,臺北每輛出租車每天的收入在兩年中降低了一成,每天載客趟數則減少了兩成,有62.4%的司機準備年內轉行。筆者在臺期間,適逢臺北市招考儲備清潔工,在報名的隊伍里就有不少的出租車司機。一位“的哥”告訴筆者,眼下出租車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一個月掙的錢甚至快趕不上清潔工了,而且不穩定。 希望:回歸大陸,投資生財 復姓歐陽的這位“的哥”很特別,不但普通話帶著京味,而且還是位“臺商”。原來,他出生在北京,后來和父母去臺,一直生活在眷村里。他告訴我們,現在他主要時間都在大陸經商,由于臺灣登記運營的出租車必須定期到管理部門報驗,否則就會自動注銷的原因,所以原本在島內開出租車的他,才抽空回臺開一段時間的車。 “我現在的投資地是武漢,也算是個臺商吧!”當我們問起在大陸生意經營得如何時,他說,盡管投資不大,但經營多年,狀況還不錯,而且在大陸結識了不少的朋友,已經有了家的感覺。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