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劉江龍提交了一份《關于將“雷鋒精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提案》。他表示,“雷鋒精神”是新中國成立后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特建議為“雷鋒精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避免“雷鋒精神”消亡。
申遺有三點理由 “雷鋒精神”的說法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一度影響非常廣泛。自從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發表之后,每年的這個日子被定為學雷鋒日。劉江龍表示,在社會文明日益發達的今天,卻被人們日漸忽略,甚至有的年輕人不知道雷鋒是誰。他認為,“雷鋒精神”是新中國成立后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此建議為“雷鋒精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位來自重慶的全國政協委員列舉了三點理由:首先,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首創的把崇高道德品質落實到具體生產生活實踐中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雷鋒精神的創始人雷鋒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在他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直到生命終結期間,積極探索,勇于實踐,自覺將全人類所追求的崇高的道德理想與自己的生產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創造了雷鋒精神,為凈化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劉江龍稱。 正對他國發揮影響 劉江龍認為,雷鋒精神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正在發揮影響,受到了世界其他一些國家人們的贊賞和推崇。例如,美國西點軍校的學生守則上印有雷鋒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在泰國,政府曾經專門印發了《雷鋒》小冊子,號召國民學習雷鋒精神,為國家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情。 為了弘揚“雷鋒精神”,劉江龍提出,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將雷鋒精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風氣,讓雷鋒精神再次興盛、流傳和發揚。 雷鋒精神內涵之一: 奉獻精神 雷鋒精神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雷鋒二字,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 雷鋒精神內涵之二: “釘子”精神 雷鋒對待工作總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努力以釘子的“擠”勁和“鉆”勁,使自己成為工作的內行。 雷鋒精神內涵之三: “螺絲釘”精神 雷鋒謙虛待人,甘于平凡,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服從革命的需要和組織的安排,黨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的生命溶入黨和人民事業的整體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樂于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雷鋒精神內涵之四: 艱苦奮斗精神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