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大門將遷至古樓洞東側 5月21日,黃鶴樓迎來喜訊:晉級成功,入選國家首批66個5A景區之列。更可貴的是,在江南四大名樓中,也只有黃鶴樓入選。 在傳來晉升國家首批5A風景區的喜訊之時,黃鶴樓旅游區十年遠景規劃也新鮮出爐,這是黃鶴樓重建以來最大的改造,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大門將遷至古樓洞以東,武昌路旁。 黃鶴樓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陶振建透露,力爭年內啟動大門改造,修建1.2萬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場,為目前停車面積的6倍。 三區六景魅力四射 黃鶴樓旅游區規劃范圍為:蛇山以北以鐵路為界,山南西起黃鶴樓西門沿武珞路與紅樓、省圖書館接壤,通過原首義公園大門至蛇山尾部,包括山面拆遷地直至中山路一帶。 黃鶴樓旅游區的西部、中部為人文生態區,東部為自然生態區,山南主入口處為接待中心區。具體分級區劃如下表。形成3個主體功能區、6個景觀園區,沿蛇山山脈順地勢展布的景觀可知局。 黃鶴樓旅游區:休閑天堂 黃鶴樓的十年規劃與蛇山透綠工程緊密相連。 黃鶴樓旅游區范圍拓展為蛇山北部以鐵路線為界,山南西起黃鶴樓西門沿武珞路與紅樓、省圖書館接壤,通過原首義公園直至蛇山尾部。 黃鶴樓旅游區總體規劃,除“黃鶴古肆”一條街(旅游區購物用地)、龍華禪寺等項目外,總投資約9030萬元,一期為項目建設期(2006~2010),二期為建設項目完善期(2011~2015)。 黃鶴樓旅游區將形成3個主體功能區、6個景觀園區沿蛇山山脊展布的景觀格局:西部、中部為人文生態區,包括黃鶴樓文化區和首義公園區;東部為自然生態區,包括蛇山園區和山南休閑綠地;接待中心區在山南主入口處,包括主入口門區和鶴苑等。 人文生態區:抑商揚文 黃鶴樓樓分5層,第二層將調整現有陳列,以歷史文獻為據,以真實而藝術價值最高的宋代黃鶴樓為原型,重新制作黃鶴樓仿真模型,在櫥窗中可精選黃鶴樓歷史照片,以體現黃鶴樓建筑發展史;第三層將以各時代詠黃鶴樓最具典型意義的名人為展示重點,如古代以崔灝、李白為代表,近代以張之洞為代表,以充分彰顯名人與名樓的內涵。 此外,主樓中濃厚的商業氣氛,沖擊了“品樓”情趣,規劃撤除一層、三層分設的購物點;“黃鶴古肆”一條街將主要經營具吸引力的黃鶴樓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同時撤除目前散落在黃鶴樓園區各處的經銷點。 此外,還將相應調整建設辛亥革命紀念小區,修建龍華禪寺山門,用地北向延伸至山腳,作為龍華寺的后花園,形成一處精致的寺廟園林區。 自然生態區:修舊存野 包括蛇山園區和休閑綠地,位于蛇山東部,即抱冰堂以東直至大東門接中山路,山北以鐵路線為界,山南直至武珞路,包括已經和即將拆遷的山腰以下透綠地帶。 山體上半部未開發的山地,喬灌自然雜生,林間有不定型的羊腸小道,留有特大城市難得一見的野趣,將盡可能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此外,恢復地表植物群落,營造具觀賞性的休閑園區,恢復梅嶺、小羅浮和觀景塔等被遺棄的歷史景點。以“梅嶺”為背景,向東、西、南三面擴展1200~1800平方米,種植梅花,再現百年歷史景觀,體現梅花作為武漢市市花的標志性景觀。 修復抱冰堂后山巔觀察火情的瞭望塔,供游人登高遠眺。 省圖書館西側至地下停車場、東側至中山路與武珞路夾口一帶,均辟為綠地,與蛇山顯山透綠工程配套,形成蛇山山脊、山麓直至山南緩坡地帶完整的城市休閑綠地系統。 另外,休閑綠地中,打造紀念性攝影景觀地、四季景觀亭和休憩長廊三個景點。在反映四時季象特征的綠樹叢中建四個景觀亭:金蓓亭(冬景,以蠟梅為主)、露華亭(秋景,以桂花為主)、晴香亭(夏景,以石榴為主)和束素亭(春景,以木蘭科植物為主);以自然風景式手法植物造園,點綴雕塑,建成武漢市標志性景觀攝影地,其背景以省圖書館為近景,蛇山、首義廣場為中景,黃鶴樓為遠景,作為武漢市民婚紗照、聚會等紀念性攝影的首選之地。 黃鶴樓 武漢人為何熟悉又陌生? 名樓就在家門口,為何難以吸引“自家人”?黃鶴樓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陶振建說,他們也分析此問題,主要原因有:票價偏高,不少市民認為是自“家”的樓,當然應該便宜一些,不大愿意掏50元買門票。公園方面也曾考慮過對武漢市民實行半價優惠,但此議因種種原因最終無果,不過,目前與社區互動,向各方面特別是弱勢群體發放了不少贈票;此外,可能還有心理原因,反正黃鶴樓就在家門口,隨時可以去看,往往一拖再拖,最后就“忘”了。 (責任編輯:admin) |